一日跌40%,年銷售360億的房企,市值僅剩6.5億港元
- 第一財經
- 2022-01-12 08:38:32
1月10日,停牌81天的當代置業(01107.HK)終于復牌,短暫高開后,當代置業股價暴跌,一度跌近40%,截至午間收盤報0.231港元,跌幅39.21%,總市值僅剩6.46億港元。
恢復股份買賣的同時,當代置業還公布了境外債的相關情況。截至公告日,當代置業境外優先票據(包括2021年到期票據、2023年到期票據)未償還本金總額約13.48億美元,且已收到若干票據持有人的通知,要求提早償還相關債務。
其中,一名債權人因相關款項未獲支付,要求提早償還其與當代置業訂立的一筆融資協議,未償還本金額及利息約2360萬美元。據悉,當代置業的附屬公司是這筆債務的借款人,當代置業提供擔保,債權人宣告若干相關擔保安排可強制執行。
作為北京的老牌房企,當代置業位于百強房企之列,并曾將2021年銷售目標定為470億元。按原本打算,全年可售貨值約670億元,去化率70%便可達成目標。
但是,受宏觀經濟環境、房地產行業環境、新冠疫情及其自身因素影響,當代置業在2021年陷入資金危機,成為緊跟花樣年、新力控股之后,又一出現債務違約的百強房企。
2021年10月26日,當代置業發布公告稱,公司于10月25日到期的12.85厘優先票據,未能按時償還票據本金及其利息,票據資金規模2.5億美元。
除了這筆已違約債務,當代置業還有4只美元債正在存續中,資金規模合計10.96億元,票息率分別為11.80%、11.50%、9.8%、11.95%,均處于行業高位。2022年2月26日,當代置業還將有一筆2億美元的債務到期,利率為11.80%。
按當代置業披露,一些債權人已要求其提早償還債務,或采取強制執行行動。截至去年中期,當代置業賬面現金及等價物(扣除受限現金)為136.24億元,不過當時并未能靠這些賬面現金償債,市場也對其財務報表的“含金量”充滿擔憂。
從經營性現金回流情況看,在過去的2021年,當代置業合約銷售額約360.5億元,同比減少14.6%,自出現債務風波后,該公司的銷售情況也受到極大影響。
為應付債務危機,當代置業本打算將旗下物業公司出售,融創服務也拋出了“橄欖枝”。但就在雙方簽署協議的最后一天,當代置業臨時推翻協議,不接受融創服務的“殺價”。
融創服務認為,當代置業發生的流動性問題,對第一服務來自當代置業業務的可實現性與可持續性、對當代置業應收款項的可收回性,均直接造成了重大不確定性。因此,雙方就交易對價調減、交易安排的相應調整等事項進行了協商。
最終,因這筆7億規模的交易告吹,當代置業失去了一次補血機會。此前,當代置業曾對外釋放大股東提供8億貸款、尋求戰略投資者等方案。如今,面對相當于86億人民幣的存量境外債,賣子未遂的當代置業,亟需拿出更有力的自救措施。
“公司一直在與票據持有人磋商,以就集團與境外優先票據有關的未償還債務責任、采取可能的債務重組計劃,相關磋商仍在進行中。”當代置業稱。為評估流動資金狀況,當代置業已委任財務顧問,以制定顧及境內外利益相關者的整體規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