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觀天下!正觀漫讀|與家人守矩,與朋友守度,與自己守則
- 正觀新聞
- 2023-06-05 18:49:40
▲點擊收聽音頻
(相關資料圖)
?人這一生,行走的軌跡,其實都是由自己決定的。守好這三點,不僅自己受益,還會護澤子孫。
01
與家人:守矩
《淮南子》中說:“矩不正,不可為方;規不正,不可謂圓。”
“成人不自在,自在不成人。”父母能教給孩子最重要的一課,不是知識、技能、禮儀,而是規矩。
《百家姓》中,“錢”姓排在第二位。自五代十國以來,錢氏家族被譽為“千年名門望族,兩浙第一世家”。而這都來源于錢镠所創立的《錢氏家訓》。
當時,錢家治理吳越,功績顯著,唐僖宗欽賜錢镠一塊“金書鐵券”。
別人得到免死金牌,必然是喜出望外,但他卻擔憂得難以入睡。因為自漢朝以來,得到鐵券的家族,往往會恃寵而驕,最后走向家敗人亡。
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,錢镠認為“欲造優美之家庭,須立良好之規則”,所以他創立了《錢氏家訓》,在修身、治家、為學、處世等方面立下準則。每一個子弟從小都要誦讀《錢氏家訓》,也正因如此,吳越錢氏得以人才輩出。
“人不以規矩則費,家不以規矩則殆,國不以規矩則亂。”那些能代代興旺的家族,大多都有家族規矩。沒有人能真正護佑你一生,學會在規矩之內行事,是對規則的尊重,也是對自己的保護。
守矩,是我們立身處世的一張通行證。
02
對朋友:守度
與人相處是一門學問,太遠則會有疏離,太近則會生嫌隙。守住與人相處的邊界,是一門學問。
上個世紀的中國文壇,胡適可謂是一位風云人物,伴隨著胡適走紅的,還有一句口頭禪:我的朋友胡適之。
胡適的朋友之多,人緣之好,一直廣為流傳,而他的交友之道,離不開他的“守度”。
曾聽過一個關于他的小故事。
胡適在北大執教時,與太太江冬秀住在宿舍。宿舍有規定不許打麻將,可江冬秀偏偏喜歡打麻將,總是違反宿舍規定夜夜開牌局。無奈之下,胡適只得帶著老婆搬到外面租房子住。
有人不解:“院長是你的學生,打個麻將也不是什么大事,你至于跟他客氣嗎?”胡適回答:“正因為他是我的學生,我才不能麻煩他。”該麻煩朋友的時候尋求幫助,但如果讓人感到為難,則盡量不張口。
就是因為胡適把握好了朋友間相處的這個尺度,才能維持住友情的平衡。
高爾基曾說:“最好的朋友是那種不喜歡多說,能與你默默相對而又息息相通的人。”
人情如尺,須有刻度。與朋友交,關系再好也要守住一條邊界,否則只能漸行漸遠。
守度,是人生閱歷和涵養的彰顯。
03
對自己:守則
《史記》中記載了一則故事。
春秋時期,魯國宰相公休儀喜歡吃魚,人們知道了就爭相送魚給他,公休儀卻從來都不接受。
有人不解地問:“你那么喜歡吃魚,為什么不接受呢?”公休儀說:“就是因為我喜歡吃魚,我才不能接受啊。如果收了別人的魚,就要辦別人求我的事,最后早晚都要被革職查辦,到那時誰還會給我魚呢?”
人之所以為人,就是因為“守則”二字。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,更應該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。
易中天說:“一個人,沒了底線,就什么都敢干;一個社會,沒了底線,就什么都會發生。”有些人會為了五斗米而折腰,而有些人卻千金難買其志。前者看上去贏得了小利,卻失去了他人的尊重;后者看上去癡傻,卻樹起了自己內心的豐碑。
從善如登,從惡如崩。守住自己的規矩和界限,不被外物誘惑,專心做好自己的事,才是一個人最大的依仗。
守則,是我們行走世間的一張護身符。
人生在世,守住自己難能可貴。守矩,才有自由;守度,才懂擁有;守則,才有底氣。
(作者 宋清辭 來源 洞見微信公號 主播 連曉東 制作 王宜謙)
(黃河評論信箱:zghhpl@163.com)
統籌:王攀 編輯:梁冰標簽:
遺傳學是什么?遺傳學的開山鼻祖是誰?
遺傳學是什么?遺傳學是生物學的一個分支,研究生物體中的基因、遺傳變異和遺傳雖然遺傳已經被觀察了幾千年,但是直到19世紀,一位叫孟德爾
白鹿書院是在哪個地方?白鹿書院是誰創辦的?
白鹿書院是在哪個地方?白鹿書院位于西安市東郊水安路28號。白鹿書院是由中國作協副主xí、陜西省作協主xí、第四屆茅盾文學獎
北京的別稱有哪些?北京是幾朝古都?
北京的別稱有哪些?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,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,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。薊據史書記載,公元前11世
沙特阿拉伯在什么洲?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的區別
沙特阿拉伯在什么洲?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半島,而阿拉伯半島從中東向東南方伸入印度洋,與非洲大陸隔著印度洋。粟,所以沙特阿拉伯阿拉伯
什么叫競價排名?競價排名有何利與弊?
什么叫競價排名?競價排名是指通過競爭出價的方式,獲得某個網站的有利排名位置。其中搜索引擎的PPC屬于競價排名的先驅,主要是以點擊付費的
羅田是屬于什么市?羅田是幾線城市?
羅田是屬于什么市?羅田縣,隸屬于湖北省黃岡市,為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。位于湖北省東北部、大別山南麓,東鄰英山,南連浠水,西與團風
什么是歸化和異化?歸化異化是誰提出來的?
什么是歸化和異化?Schleiermacher著重探討了翻譯與理解之間不可分割的關系,指出翻譯有兩種情況,一種是讓讀者靠近作者(異化),另一種是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