鄭州航空港區古墓群驚現絕美壁畫!
- 正觀新聞
- 2023-06-26 14:52:21
近日,考古工作者在配合鄭州航空港區基本建設考古勘探發掘時,發現了老莊師古墓群,共有22座墓葬。墓葬年代跨度近1600年,從東漢延續至明清時期,其中以宋金時期仿木建筑的磚雕壁畫墓、清代壁畫墓尤為精美,對研究古代建筑、家居生活、喪葬觀念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。
據了解,為配合航空港區基建工程建設,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2年10月開始進駐工地進行考古勘探發掘。今年3月在該區域發現有兩座宋墓,隨即開展搶救性發掘,目前共發現東漢墓2座,宋墓12座,明清墓8座,互相沒有打破關系。
(資料圖片)
這次發現的宋墓群位于山崗東側,由北向南分布12座,墓葬形制不一,主要為帶階梯墓道磚室墓,由墓道、封門、甬道、墓室構成,墓門和墓室均有仿木磚雕結構。
墓壁飾有彩繪壁畫,涉及花鳥、神獸、家具、武器和人物等。磚砌的仿木門窗、微微打開的門,一桌兩椅,桌上擺放杯盤、食盒、酒壺或茶壺;剪刀、熨斗、衣架、衣柜等生活用具一應俱全……墓室內布置生動再現了墓主人的日常生活,折射了當年宋代社會生活和墓葬風俗。
考古工地現場負責人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員常宏杰說,從墓葬結構和裝飾來看,結合北方中原地區宋墓研究成果,本次發現的宋墓年代應分別為北宋早期、中期、晚期,個別墓葬甚至可晚至遼金時期。
常宏杰認為,從墓地布局來看,這些墓葬位置相近,年代又前后相接,有明顯的埋葬規律。根據文獻記載,當時河南地區流行昭穆葬(貫魚葬),祖墳尊穴在前,父、叔昭穆穴于后,昭穴又在穆穴左下方,排列一如以條穿魚。從墓葬排列順序看,符合宋代家族墓葬排列規律。
“古人墓葬不僅選址講究,而且從外到內的設計、布置,基本上模仿了現實中的房屋和宅院。更重要的是,河南考古以往發現過不少宋墓,但宋代家族墓葬很少見,尤其是處于北宋兩京地區的宋代家族墓地更是極為少見。這批宋墓將極大地豐富開封宋文化內涵,推進文化河南建設,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與展示價值。”樊溫泉說。
這里還發現一座非常精美的康熙三十二年間的磚券單室壁畫墓。墓葬坐北朝南,壁面白灰打底,上繪彩色壁畫,整體布置仿生前宅居。墓室北壁為墓主畫像,幔帳下墓主正襟危坐于供桌前,身后置屏風,身披通體纏枝紋服,衣襟邊描繪以金粉,頭頂官帽,右手持涼扇,扇面草書若干行字,惜圖像不清,兩旁侍女高發髻,躬身雙手托盤。東西兩壁男仆單手圓盒。南壁正中為墓門,兩側以墨線簡單勾勒怒目鐘馗,下部彩繪盆栽……東壁一角墨書紀年題記:康熙三十二年三月初八日。
該墓葬雖然規模不大,但整體色彩鮮艷明亮,人物栩栩如生,構圖錯落有致,展現作畫者高超的繪畫水準,墓主人高雅的精神追求,著實令人屏息驚艷。
樊溫泉說,據當地傳說墓主人為一名進士,這與壁畫中墓主人頭戴金頂帽是相符的。按照規定,七品(進士、舉人、貢生)以下官員佩戴金頂帽。
本稿件為獨家原創,版權為鄭州報業集團有限公司(正觀新聞)所有,轉載或者引用請注明來源及作者,如有違反,依法保留追究權。
標簽: